鼻子過敏重點整理如下:
1、鼻竇炎是台灣約20%人口的常見問題,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2、鼻竇炎的主要症狀包括嗅覺不靈敏、臉頰眼眶腫痛、鼻塞、鼻涕流、頭昏倦怠等。
3、鼻竇炎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感冒、吸菸、乾燥空氣、粉塵和過敏。
4、治療鼻竇炎的方法包括藥物和手術,手術通常是最後的選擇。
5、使用抗生素或類固醇藥物的選擇取決於病情的嚴重程度,類固醇藥物可用於減輕黏膜發炎腫脹,而抗生素通常是在症狀持續無改善時使用。
在台灣,鼻竇炎盛行率約20%,大約每5人就有1人是慢性或急性鼻竇炎患者,尤其抽菸、過敏、反覆感冒、加上日益惡化的空氣品質等,讓許多人飽受鼻竇炎所苦。最近就有1名30多歲女性長期流出清白黃綠各色鼻涕、經常鼻塞、頭昏倦怠,甚至嗅覺異常,聞不到燒焦味、忘記關瓦斯及孩子的「乳臭味」等,診斷是鼻竇炎作祟,藥物、鼻腔沖洗都無法改善,經由手術才擺脫鼻竇炎困擾。
1.究竟鼻竇炎有哪些症狀?如何和感冒、過敏區分?什麼時候又該接受手術?手術後,就能一勞永逸嗎?
面紙不離身、鼻頭紅腫破皮、嗅覺不靈敏、臉頰眼眶腫痛…… 是不是只有開刀才能告別「乏味」的生活?
《康健》的人都不會被病痛所困擾?錯了,總編輯就曾經為鼻竇炎所苦。
當她居住澳洲時,因為不適應乾燥的氣候而得了急性鼻竇炎。
情況嚴重的時候,從額頭、眼睛到臉頰都淪陷在脹痛中,到後來蔓延到連喉嚨也在痛,根本無法專心完成任何一件事,當然,除了「受苦」這件事以外。
最後經由手術治療,她才脫離鼻竇炎的夢魘。但往後只要搭飛機或到太乾的地方,又會開始鼻塞、眼眶脹痛,鼻水直直流。
2.鼻竇為什麼會發炎?
鼻竇炎是因為鼻竇受外來刺激時,鼻竇內的黏膜特別容易充血腫脹而阻塞通往鼻腔的開口。鼻竇缺氧後加上既有刺激,鼻黏膜與纖毛的功能就會受損而無法將鼻內的分泌物排出。這些黏液、灰塵不斷累積在鼻竇內,就容易引起細菌感染而發炎。
這些外來的刺激,最常見的就是上呼吸道感染所引起的感冒、粉塵、吸菸、乾燥的空氣、與過敏體質者的過敏原。
症狀持續時間,1個月內為急性鼻竇炎;1~3個月以內稱為亞急性鼻竇炎(也有醫師歸類為急性鼻竇炎);持續超過3個月以上或一年復發4次以上則為慢性鼻竇炎。
3.藥物治不好,才需動手術
醫界估計,約兩成國人有鼻竇炎的困擾,他們最常問的就是「究竟該不該動手術」?
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黃啟哲說,除了少數因鼻竇炎引起的併發症或是侵犯性黴菌感染的黴菌性鼻竇炎必須立刻動手術外,不管急性慢性,鼻竇炎都是先以鼻噴劑與藥物等內科治療為主。依然無法改善,才會以外科開刀的方式來解決。「來得快,去的也快」,急性鼻竇炎是因為上呼吸道感染所引起的短暫發炎,多半靠藥物就可較快控制情況。
慢性鼻竇炎則是因為細菌反覆感染、鼻中膈彎曲,以及患者的體質所導致,需要的治療時間較長。
體質因素包括過敏、氣喘使鼻黏膜受外在刺激而腫脹。纖毛擺動功能差的人,則較難正常地排出鼻內分泌物。容易長鼻瘜肉的人,鼻竇開口就會被阻塞。慢性鼻竇炎並非無法治療,不過確實需要耐心。
輕度發炎的患者先使用鼻用類固醇噴劑,並搭配居家洗鼻器,追蹤數週後若沒有改善情況,才進一步使用抗生素。
4.如果這兩種方式都無法改善症狀時,才考慮手術。
黃啟哲說,因為患者鼻竇受到反覆刺激,黏膜不停腫脹並往內推擠,到了堆積太厚時產生生理變化,無法靠藥物消腫,才需以手術清除這些組織。
除了本身體質與鼻生理結構的因素之外,有一些情況也可能引起慢性鼻竇炎:
‧拔牙、植牙等手術不小心所引起的感染。
‧因外傷撞及鼻竇,使鼻竇口變形。
因此,若牙齒手術或受傷後的一個月內發現臉部有腫脹、疼痛感或流膿性鼻涕時,應儘速就醫檢查。
5.該用抗生素還是類固醇?
想像一下你得了鼻竇炎,看診後醫生拿出了兩種藥給你選擇,一個是抗生素藥片,一個是類固醇噴劑,你會選哪一種?
台北馬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王瀛標揭曉答案。近5年國際耳鼻喉科醫學界治療急性鼻竇炎有新的改變,中度以下的急性鼻竇炎,可先使用類固醇鼻噴劑,降低患者呼吸道發炎細胞的數目和活性。若是2~3天後症狀仍未改善,才開立口服抗生素。
選抗生素的人快反駁!感染細菌,不是應該先殺菌嗎?用類固醇消炎豈不是反而降低免疫功能?
王瀛標解釋,因為治療急性鼻竇炎最主要的目標是減輕黏膜發炎腫脹,改善黏膜纖毛運動,以順利引流出鼻竇的膿性分泌物,控制感染情況。
慢性鼻竇炎的治療,也不建議積極使用抗生素,但有些醫生會開列一種叫做巨環類的抗生素幫助患者消炎,是取它的免疫調節功能而非為了抗菌。
鼻竇炎治療還需要注意醫生是否動輒使用抗生素,以及病人會不會正確服用抗生素這兩個問題。
留言列表